作为一种旧的劳作形式,有一千余年历史的驮盐在消逝。1998年因为加碘盐的推广,驮盐正式成为历史。本书笔者是地道的藏族人,少年时有过在驮队驮盐的经历,他以优美流畅的文笔,翔实的资料为我们留下了关于驮盐珍贵的记忆。书中不单记叙了西藏北部牧民历经数月、赶着牦牛找盐、采盐、驮盐的过程,还关乎一点与驮盐相关的仪式、用语及文化习俗以及驮盐牧民与农夫间的盐粮交换等过程。笔者简介:加央西热,男,藏族。1957年落生于藏北牧区一个并不殷实的牧民家中。1971年之前在家牧放,并自学藏文。
14岁上小学。1978年中学结业后留校任教。1983年调入那曲文化局,并起始艰难的文学创编,刊发了《童年》《盐湖》《魂灵独白》等组诗,引动文坛的关注。之后又刊发过不少诗歌、小说合纪实作品。1987年然后,在基层党政扳机任职。1944年调入西藏作家协会,曾任作协文秘长、副主席。现任西藏文联编辑事务部主任、西藏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,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。书评:西藏是一块宝地。《西藏最终的驮队》一书带有史诗的特质,抵达了西藏文化地域的腹地,给我们闪现的是本色的真实的西藏,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,微记着西藏图文书已经脱卸了天真的旅游类套路,走向了厚重与博大,走向浩博与深邃,走向全景式立体地展出藏民族的文化与民俗,历史与事实……